&esp;&esp;这是戴尚书的肺腑之言。
&esp;&esp;王丞相听出了一些别的意味:“你是想劝我,也尽早抽身。”
&esp;&esp;王丞相是没上朝,表面也没插手政务。事实上,王丞相对朝堂形势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。而且,王丞相和天子之间的微妙博弈也始终没有停过。
&esp;&esp;戴尚书看一眼面色深沉的王丞相:“也就我敢在你面前多嘴,说几句真话。天子要彻底掌控朝堂,必然会打压遏制党派之争。”
&esp;&esp;“郑家现在被天子拿捏住痛处,软刀子割肉放血,衰败之势无人能挡。”
&esp;&esp;“等皇上收拾了郑氏,下一个会轮到哪一家?”
&esp;&esp;王丞相一言不发。
&esp;&esp;戴尚书看着面色难看的王丞相,索性将话说得更直接:“只有丞相你真正退出朝堂,王中书令才会真正成为天子心腹重臣。”
&esp;&esp;“这其中的道理,不必我细述,丞相大人肯定都懂。”
&esp;&esp;“总之,我是下定决心要退了。过了年,我就呈奏折告老致仕。”
&esp;&esp;第718章 檄文(三)
&esp;&esp;摘了匾额的安国公府,正门紧闭,一派冷寂。和当年门庭若市的喧闹,形成了强烈且鲜明的对比。
&esp;&esp;王瑾代天子前来宣口谕。安国公急急令人开正门,匆忙迎了出来。
&esp;&esp;郑夫人病倒在榻,郑二公子郑三公子各有差事,陪在安国公身边的,是年仅十二三岁的庶子庶女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