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地方,并在旁边做上批注。
比如“这个后面要重点发展”,或者“这部分市场太小,没必要动用国家力量,完全交给市场即可”之类的。
很快,他就注意到了一处跟前面都不太一样的地方。
“这个部分,为什么没有写明两家供货商谁是a谁是b?”
常浩南把表格拿起来,指着一处主轴齿轮箱的零部件供应商问道。
负责锻压机齿轮箱生产的是杭城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,主业是生产船用动力齿轮箱,在归属装备工业司之后也开始接触其它业务。
杭齿的代表很快给出解释:
“这是齿轮箱里面的交叉圆柱滚子轴承,不分优先级,计划是采用50:50的比例,串装冰城轴承集团和日本nsk集团的同标号产品。”
这个玩法直接把常浩南搞得一愣:
“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串装……不会影响到齿轮箱工作状态的稳定性么?”
一般情况下,像是轴承齿轮螺钉螺母这些标准件,因为涉及到太多工艺,所以哪怕是不同厂商生产的同规格产品,甚至是相同厂商不同批次的产品之间,哪怕都符合相关标准,但也会有一些细微差别。
所以,除非有技术方面以外的需要,否则很少会选择对不同来源的零部件进行串装。
“是这样。”
对方赶紧解释:
“nsk过去一直是我们杭齿厂的主要供应商,不过这次,我们在招标过程中,发现冰轴集团和nsk提交的样品性能几乎完全一致,就像是用同样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一样,而且国产件还更加便宜。”
“这种情况,本来应该直接把冰轴定为优先供应商,但还是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非技术层面的问题,毕竟这个一致性实在是太奇怪了,所以我们就同时签了两份供货协议,如果冰轴的产品没问题,那后面就逐渐开始和他们合作,如果发现有其它问题,也还有挽回余地,不至于耽误锻压机的项目进度。”
“非技术层面的问题?”
这个说法让常浩南一愣。
那人只好继续说道:
“这个事情,我们也只能推测是冰轴集团在技术上参考了nsk的工艺,但这种参考具体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……实在没法确定……”
这下常浩南懂了。
是担心关于知识产权部分的法律风险。
实际上,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,这种担心也没什么毛病。
你冰轴集团过去是什么水平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这才一年功夫没见,就直接从裤裆里掏出来了跟外国顶尖厂商水平相当,甚至性能指标的细节都如此一致的样品。
任谁心里都得犯点嘀咕。
但问题在于,常浩南是知道内情的。
冰轴集团的技术甚至还是他卖过去的。
虽然当时开发的产品是给涡扇10用的轴承组,但别人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,这都大半年功夫过去了,举一反三出来点新东西也不奇怪。
总之完全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复刻别人。
“伱们确定检测下来的结果,几乎完全一致?”
常浩南再次确认道。
对方点头:
“确定,我们还特地找了两家第三方机构进行盲测,最后的报告结论都是一样的。”
听到这个回答,常浩南深吸一口气,来了个战术后仰。
同时心里已经有了结论——
造假的,是nsk集团……
打破对日本的滤镜,从你我做起
对于这个年代的华夏人来说,确实很难想象那些发达国家也会有数据造假一类的事情。
尤其是在外务省十几年如一日砸钱的高水平营销之下,国内对于日本企业多多少少还会加上一层滤镜。
就比如什么工匠精神之类的。
包括改革开放之后,不少国内企业学管理、学经营,大多数的学习对象一开始也都是日本企业。
毕竟就当时的眼光看,两国同是东亚国家,文化上又有诸多关联,日本的经验哪怕不能直接照搬过来,也总比欧洲美国的经验更容易适应才对。
当然,后来也逐渐有专业人士开始发现情况不太对,学过来的东西哪哪都很奇怪,作用也不大。
但基本也觉得就是国情不一样,很少有人往更深的层面去想。
但作为一个重生过的人,常浩南的思路要比这个时代的人开阔很多。
日本企业大规模造假,在他重生之前那会,已经根本不能算什么新闻——
倒不如说,要是有哪家日企自始至终没造过假,反而会比较稀奇一些。
虽然90年代末的情况跟21世纪20年代肯定不能一概而论,常浩南也不记着这个nsk集团具体有什么样的劣迹。
但总之,现有的证据已经说明,对方有高度的造假嫌疑。
毕竟,上辈子那些造假仙人,被查出来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