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情于理不可能不给一个院士头衔……”
“但咱们这边,常教授也获得了辽省科协、京城科协、航空动力集团、还有六位资深院士的联合提名,加上他手里还拿着三个国家级奖项,又对我国航空技术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,也完全没有不通过的道理……”
“……”
一番话下来,徐迪匡的表情更加拧巴了。
要知道,华夏工程院才建立不到10年,眼下正是急需获取认可的阶段。
就算不考虑这些提名人和提名单位的背景,单单从常浩南本人的能力和贡献出发,他作为院长,也希望能够把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发给对方。
只能说,有些人,是需要一个院士名号来证明自己。
但还有些人,则是必须得给一个院士的帽子,才能证明这套评选体系的权威性。
可是话说回来,徐迪匡十分清楚。
如果一定要在两院中间做二选一,那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历史底蕴更深的科学院……
“想不到啊……”
思索无果之下,他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:
“这院士头衔,竟然还有不知道该怎么发出去的一天……”
评院士还能服从调剂?
当然,徐迪匡也就是随口自嘲一番。
工程院2003年增选名额只有70个,而初步通过第一轮评审的候选人就有170位。
发不出去,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只不过,要想发给特定的人,可能确实需要一些操作。
“徐院长,您说……”
在一段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沉默过后,还是杜琬祥首先开了口。
只是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犹豫:
“有没有可能跟科学院那边协调一下,让常教授不用非得二选一?”
“嗯?!”
这个思路,确实有些异想天开。
原本靠在椅背上的徐迪匡瞬间就坐直了身子,双眼直直地盯着杜琬祥:
“怎么可……”
然而,还没等他把下意识说出口的回答说完,声音便戛然而止。
紧接着,便改口成了:
“让我想想……”
徐迪匡重新恢复了刚才的姿势,出神地望着天花板,一只手还在椅子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。
虽然没有马上给出回答,但看态度显然已经有所松动。
而同样看出这一点的杜琬祥当即趁热打铁:
“其实我特地查过,上级的规定是,已经有两院之一院士称号的,原则上不再参与另一个机构的评选,但常教授是在同一年同时参选,并不在这项规定的限制范围内……”
这一点,其实也是朱霖育最开始的想法——
钻个规定上的空子,以集团名义把常浩南送进工程院。
二人倒算是不谋而合了。
不过,徐迪匡却直接一抬手,打断了对方的话:
“老杜,上级规定的本意是想要让我们两边体现出足够的区分度……你说的情况我当然知道,但明显属于规定中的漏洞……”
作为院长,他的想法要比杜琬祥和朱霖育都周密很多——
上级并不蠢。
玩文字游戏卡bug,就算这次能成功,长远来看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。
但刚才这一番建议,确实也对徐迪匡有所启发。
因此,稍作停顿之后,他又话锋一转:
“倒不是说漏洞不可以利用,但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要素,我们至少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做基础,才能给上级单位一个合理的解释。”
耽美小说